【编首语】 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率FM101.7自2020年4月20日重磅打造人物记述类节目《最美的你》。通过各行业劳动者、党员的讲述,呈现行业特征,展示酸甜苦辣的职业故事,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今年年初,《最美的你》与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联合打造多期节目,用声音传播我校老师在平凡岗位上做好每件小事,努力奋斗的可爱模样。一起聆听《最美的你》,让我们在榜样的故事中获得力量!
一生特教情
三代特教人
杨
家
晔
大家好,我是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特殊教育教师杨家晔。我是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中共党员。
40年教龄退休后的这个时刻,却还能在这里讲述40年来特殊教育的故事,深感荣幸。
先讲一件小事,我在北师大校长培训班学习,家族孙女杨雪当时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新生,想到北师大来看看,我让她随机听了王艳教授的课,她课间就说要考特殊教育硕士,后来果然考上了,2024年又考上了融合教育的博士,现在是广西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像这样受我影响从事特殊教育的人还有我的儿子——杨灿,他现在是昆明盲哑学校的一名教师,是昆明电视台一周要闻的手语主播,还有我的侄孙子,现在在盐城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还有侄孙女,现在是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这在42年前的1983年是不可想象的,那时人们不了解特殊教育,也害怕从事特殊教育。我被分配到曲靖聋校,直到2023年退休才知道我是分配到曲靖聋校的最后一个被谈话的学生,也直到2023年才有同学当面证实。不过,社会的进步在于使人们学会接纳不同。包括我自己,我是干了才日益热爱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在今天已然成为热门选择,就我们学院来说特殊教育专科最高分2024年超本科线9分。


再讲一个故事,我们学院有位“徐老”,是省级优秀辅导员,他说他的成就得益于我的鼓励。他考入华夏中专,又考入华夏中专大专班,再考入云南师范大学大函授本科班,又考入我们学院。他是我从小学教到大学的学生,也是我在华夏中专做支部书记时培养的唯一一位聋人学生党员。还有一个我从未亲自授过课的唐姓聋人学生,30年前参加“我的老师”征文,写的是我;当然,还有学生如人民大会堂发言的杨洪琼,她参加了2022年2月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的残疾人冬奥会,是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坐式滑雪冠军的“三冠王”,她也是我的学生。在我的学生中,有的学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入了编,有的做了老板,但大多数是平凡的劳动者,是自食其力的社会普通一员。
在我从教的这40年中,特殊教育实现了从人道关怀到权益保障的转化,实现了从一次性教育向社会生态模式的转衔,实现了从社会隔离走向社会融合。应该说,是时代成就了特殊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云南完成了从1所学校到90所的大发展;世纪之初,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助推了特殊教育技术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特殊教育的一贯重视。
应该说,特殊教育已然成为了社会进步的缩影!已然是我们党最关注的事业!也成就了我一生特教情,我们家“三代特教人”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