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第五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第二讲通过"成长叙事+理论解码"打造创新“青春思政课”,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实践新路径,为特殊教育团员青年干部培养开辟新路径。
故事赋能:特殊青年的成长方法论
云南艺术学院黄涛副教授在《每个人都能走到自己的浪浪山》专题讲座中,创新性地运用《西游记》神话故事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假冒唐僧师徒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我认知与目标设定的重要性;以降服鼠妖和打败黄眉怪等经典故事片段为切入点,形象阐释了个人与团队在克服困难过程中实现思想转变、能力提升的成长历程。黄涛特别强调,平凡不等于平庸,真正的进步源于行动。通过互动式教学,学员们深刻领悟到:即使是最普通的小人物,也能通过持续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最终实现选择做正确的事,并把事做正确的成长蜕变。这种将古典文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特殊教育领域的青年培养提供了创新思路。
理论筑基:解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党委书记郎功勋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导读中,创新采用三维导读法进行深入解析。他首先系统回顾了前四卷的核心主题,为理解第五卷奠定理论基础。在重点解读环节,特别聚焦第五卷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专题,结合新时代背景进行深入阐释。针对特殊教育青年群体的成长需求,郎功勋提出四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一是建立自我意识,帮助青年认识自身价值;二是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能;三是培养社交能力,促进人际交往;四是学会自我相处,增强心理调适能力。这些指导既与治国理政理论相呼应,又紧密结合青年成长实际,实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机统一。
讲座反响热烈,学员们深受启发,本次创新青马课程不仅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更显著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与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