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新闻资讯
匠心织就振兴路 绣笔书写彝乡情——我校白清秋入选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候选人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03日 来源:原创 阅读:47    字号:
分享到: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公布2024-2025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推荐候选人的名单,我校2022届民族传统技艺专业白清秋,凭借以“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成功入选。

白清秋,现工作单位:

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2024-2025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

就业卓越奖学(教)金”推荐名单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从校园到基层的坚定选择

白清秋深知“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她并非将基层视为一个简单的就业地点,而是将其当作检验所学、实现价值、回报社会的人生考场。在选择职业道路时,她主动放弃了更为安逸的城市中心岗位,毅然选择加入深耕地方、服务基层的楚雄市南华县的一个小微企业。她将自己的专业对接基层最迫切的需求,确立了“用传播创造价值,以彝绣赋能基层”的职业信念。


专业赋能,巧思策划:

彝绣传播在基层的创新实践

谈及职业选择,她常心怀感恩 —— 学校提供的专业平台,为她打开了通往民族传承相关行业的大门,让她得以在此领域深耕。在基层工作中,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先进彝绣文化理念融入基层服务中,通过“残绣融合,共织精彩”续写七彩彝绣文化与残障人士的故事。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乡村振兴,帮助残疾人对绣品进行品牌化包装等,探索出可持续助残新模式,相关案例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她在云南省第三届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获铜奖、在楚雄州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获金奖,其项目获得了2023年云南省文明办“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同时,以“非遗+旅游”整合彝绣,以当地彝族刺绣技艺为载体,设计野生菌IP彝绣文创产品,吸引消费者,带动特殊群体增收,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找到结合点。此外,她还深耕社区文化,参与“非遗进乡村”“传统文化课堂”“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用文化活动凝聚人心,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促进社区文明和谐氛围形成。

坚韧不拔,甘于奉献

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本色

在学校期间,她被浓厚的扶残助残理念深深浸润,更在此过程中深刻领会了“残璋为玉,诵弦成华”的校训精神。如今步入企业,这份从校园根植的理念,又与“残健融合、共织精彩”的企业理念相契合,成为她前行的指引。基层工作并非总是鲜花与掌声,常常伴随着各种挑战与困难,她总是能巧妙化解,更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奉献精神。日常工作中常接触不同残疾类别群体,需结合其需求调整服务方式。面对沟通壁垒她“用心倾听”,在服务特殊群体时,利用在学校所学的手语等相关沟通技巧,耐心地运用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与听障人群交流,用真诚打破隔阂。在乡村,她克服方言障碍,常坐在田间地头与老乡拉家常,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为了一个宣传片的镜头,她可以扛着设备翻山越岭;为了节省成本,她自己学习剪辑,通过镜头记录残疾人与彝绣的故事,常常加班到深夜。在推广新的彝绣模式时,常会遇到不理解甚至抵触。她总是耐心解释,用成功的案例说话,一步步引导基层群众接受新理念,让他们学会新的刺绣技法,逐渐“钩织”现代市场与传统乡土的关键纽带。


卓越成效,模范引领:

汗水浇灌出的丰硕成果

她参与的各类项目及比赛多次获得表彰,其个人在2021年南华县彝族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中荣获“优秀员工”荣誉称号;2022年创作出的《山纹》系列笔记本被大理大学收藏;2024年荣获南华绣匠荣誉称号;2024年7月参与设计的作品《锦绣长城》在第十七届昆明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文创设计大赛·工美杯”金奖;2025年7月参与设计的作品《马缨花彝族服饰》在第十八届昆明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文创设计大赛·工美杯”金奖。


在师徒结对中开展114期民族刺绣培训班(单独带班18期),培训学员57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2022年以来,她依据公司“残绣融合,共织精彩”思路,抓住申报契机,成功创成云南省残疾人创业就业一级示范基地及全国首批“美丽工坊”荣誉。该基地为109名残疾人在家门口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遇,2023年3月,中国残联推荐南华七彩彝绣美丽工坊彝绣文创产品,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展示活动,成为残疾人一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示范基地之一。她通过设计创新,参与开发200余款产品,将传统彝族纹样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开发系列产品,带领绣工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同时建立“非遗+文创”产品体系,推动彝族刺绣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她还参与公司非遗研学项目,组织并参与20余场非遗研学体验。此外,她推行一镇一车间、一村一技法产业布局,让残疾人、留守妇女就近就业,采用“订单到户、计件取酬”模式,实现“炕头经济”。在基层锻炼中,她从大学生成长为优秀项目负责人,是公司青年员工的榜样标杆。

白清秋的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展现了当代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卓越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