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纸上的路,我要用自己的脚走出来!”当云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跃入眼帘,19岁的高杨双用颤抖的左手轻抚屏幕上的校名,指尖仿佛触碰到了一年前那个在人生岔路口徘徊的自己。这位来自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22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中专生,在2025年云南省职教高考中,以超出本科线14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一场人生逆袭。
岔路口的抉择:锚定升学,突破迷茫
2024年7月,中专毕业季的热浪中,高杨双站在宿舍楼前,目送同学们陆续奔赴实习岗位。数字经济学院的学习经历赋予他技能,但右脚的旧疾让他的步履沉重,内心不断冲击着一个声音:是否要为未来奋力一搏?
转机出现在八月的傍晚。一份来自小学同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像一团火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渴望。同学的话语带着熟悉的激将:“这纸糙得像小时候爬的坡,你当年可爬得比我快!”他毅然在计划本上写下:“我要升学!”
左手书写的勋章:破茧成蝶的日夜
确定好前进方向,高杨双开启了“奋战”模式。右手无法控笔,他便用左手一笔一划刻写公式,三行算式下来,掌心已被汗水浸透。作为偏重实操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他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数学首考仅得18分,英语作文满是“时态混乱”的批注。班主任深夜的鼓励成为他的灯塔:“右手的颤抖,正在雕刻左手的勋章。”朋友在练习册扉页写下的“坚持住”,支撑他熬过整夜失眠的挣扎。
当云南省宣布2025年职教高考中计算机理论与技能分值高达400分时,他敏锐意识到这是数字经济学院学子的优势所在,迅速调整策略:主攻语文古诗文、英语政治模板,死磕数学基础题。错题本被磨出毛边,却铺就了向上的阶梯。第二次月考,他的语文、政治、英语成绩已分别跃升至99分、76分、80分,数学也成功及格。
高杨双与黄继云老师
职教高考的东风:从“残璋”到“良玉”
2025年3月,高杨双自信步入职教高考考场。4月19日,查分系统跳出“云南师范大学”的鲜红校名,这一刻,母校“残璋为玉,诵弦成华”的校训在他心中回响。“所有颤抖的笔迹,都是写给未来的情书。”这位数字经济学院的学子在感言中写道。对他而言,本科并非终点,而是向代码世界发起攀登的新起点。
感恩同行:照亮逆袭星轨的微光
高杨双特别感谢母校三年的培养:“是学院的实践平台夯实了我的计算机技能,是‘残璋为玉’的精神教会我永不言弃。”辅导员肖然老师“暗夜提灯”般的关怀、科任老师们的倾囊相授、以及同窗们“聚是一团火”的并肩作战,都成为他逆袭路上的温暖光芒。“数字经济学院的课堂教会我用代码解构世界,而老师与伙伴们的陪伴,让我懂得如何用坚持编写人生程序。”他动情地说。
高杨双与辅导员肖然老师
从中专生到本科生,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的高杨双用左手书写的,不仅是职教高考的答卷,更是对命运不屈的宣言。在这条独特的赛道上,他以永不言弃的姿态证明:当梦想有了清晰的触感,即便只有一只手紧握,也能牢牢掌握改写未来的密钥。